学校首页|| Engh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特色案例(二) ——构建“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创新发展

【来源:本科教育教学特色案例(二) ——构建“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创新发展 | 发布日期:2023-12-01 】


学校体育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的根本任务,学校体育工作始终把育人当作人才培养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任务。

一、学校体育工作的亮点

(一)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坚持兴趣培养与技能提高相结合、坚持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结合。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着重提高学生参与度,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与提高,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二)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严格落实OBE理念,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反向设计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制定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目前我校大学体育课程成绩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改变为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绩纳入到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中。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新兴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勤练+常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切实推动体育教育提质增效。积极开展新兴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活动,定期开展“ 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等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如理工阳光操、舞龙舞狮、搬矿石接力、青春杯系列赛、新生杯系列赛、体育俱乐部联赛等)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体育参与度,推动体育教育提质增效。

(四)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体育“高级俱乐部”为依托,大力开展校院两级运动队建设,完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目前我校已建成15支校级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世界级、国家级比赛获得冠军百余项。形成了攀岩世界一流,健美操国内知名,田径、足球等项目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校园体育竞赛以高水平运动队为引领,形成了聚焦兴趣、四级联动的竞赛联赛体系。

三、学校体育工作具体措施与成效

(一)构建了科学完备的体育课程体系

1.优化公共体育课程。 我校大学体育工作坚持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增强体质为主线,科学定位体育课程目标,完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立“一年级通识教育、二年级俱乐部教育、高年级选修教育”的分层教学模式。同时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乐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质。

2.开发特色体育项目。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开发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丰富课程内容。围绕赣南原中央苏区体育文化和客家体育文化,提炼舞龙舞狮、采茶戏、高跷等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客家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丰富体育课程资源,打造《九狮拜象》《舞龙舞狮》《健美操》等体育特色课程。

3.开设体育选修课。贯彻大学学习阶段一贯制和“终身体育”理念,以选修课的形式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课,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实现学生学校体育锻炼不间断。

(二)实施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1.建立分层式“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课程体系为支撑,全面构建“三统一、两自主、一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运动技能水平,分别进入初、中、高级俱乐部。初级俱乐部以兴趣爱好培养和基本技能学习为主;中级俱乐部以提升体能和运动技能为主;高级俱乐部以校内外竞赛或联赛形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业余训练情况、竞赛联赛成绩、运动技术能力综合评价学生课程成绩。

图1:体育俱乐部部分课程展示

  2.实施“三提一炼”的体育教育教学目标。

   “三提一炼” 即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基础体能和运动兴趣,强化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大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全过程融入了技能学习元素、体能训练元素、兴趣培养元素和课外锻炼元素。

3.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信息化监控体系。

引进运动监控平台,监测学生课外锻炼状态,大力推动学生课外有氧慢跑项目,实施“月马工程”,每个月完成约一个半程马拉松的跑步距离。以学生“步道乐跑”项目为依托,推动课外体育锻炼监控与管理。按学生每学期完成实际跑动距离转化成相应分数,计入课内体育成绩中,实现课内外体育活动“一体化”

(三)探索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新模式

我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以OBE理念为指导,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反向设计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制定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体育成绩=平时表现成绩*10%+步道乐跑成绩*20%+身体素质成绩*20%+运动技术成绩*50%)

1.改革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身体素质练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志品质、身体素质等作为评价内容。

2.引入“步道乐跑”等设施设备,指导和监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将课外体育锻炼成绩纳入到体育教学评价中,强化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能更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四)完善运动训练与竞赛体系

1.加强课余训练体系建设。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特长,按照“发挥特长、分类培养、因材施教 ”的原则,有序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此外还成立了江西理工大学大学生体育协会(下设武术、篮球、排球、足球等分会)。

图2:大学生体育协会活动展示

2.完善校内体育竞赛制度建设。修订《江西理工大学体育代表队运动员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学生体育竞赛体制。通过完善赛制、丰富竞赛项目,鼓励各部门、院系、社团设置学生喜闻乐见、易参与的竞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地域性体育项目,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的班级、院系和校际间体育比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内体育竞赛品牌赛事校运会、青春杯篮球赛、青春杯足球赛、校级俱乐部联赛等)

图3:学院体育活动展示

图4:校级体育活动展示

3.推进校运动队建设

组建了一批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已成立15个校级运动队)。健美操队取得全国冠军数十个,实现省内高校遥遥领先,全国具有较大影响。2008年1月参加的2008北京奥运会啦啦操总决赛中,荣获第一名;2010年5月参加广州亚运会啦啦操总决赛并受邀参加了广州亚运会的表演;健美操队连续3年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合唱春晚》节目录制;先后受邀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口号发布活动;2023年参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

攀岩运动队培养了钟齐鑫、何翠莲等世界冠军,健美操队在奥运会、亚运会、国内比赛中频繁亮相,斩获冠军百余项。田径队在在近三届全国田径锦标赛中、男子甲组分列全国第19、第10和第32位。2019年校足球队成功打入全国十六强。排球、乒乓球、网球队等斩获多项省冠军。

图5: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发布仪式现场表演剪影

图6:第19届杭州亚运会现场表演剪影

图7:校攀岩队比赛剪影

图8:江西理工大学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竞赛活动展示

4.打造“勤练+常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广泛开展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课外活动和竞赛,营造健康活泼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带动其他各类体育项目开展,形成以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为引领,其他各类特色项目齐头并进的校园体育文化(如校园阳光操比赛、搬矿石接力、车轮滚滚等),开展新兴体育项目和特色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定期开展“ 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等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如理工阳光操、青春杯、三好杯,新生杯、育人杯系列比赛、体育俱乐部联赛等赛事)

图9:江西理工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

(五)完善学生健康体质监测与评价体系

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建设,学校近年来在红旗校区、三江校区立项建设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大力引入电子设备,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侧,提高了体质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随着学校公共体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体质,近几年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参与率均达到99%以上,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

2022-2023学年,我校共23513人(含南昌校区和联合培养的学生)参加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测试参与率达99.8%,其中测试达标率为98.0%。

表1  2022-2023学年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达标情况

达标人数(人)

达标率(%)

未达标人数(人)

未达标率(%)

23513

98.0

482

2

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依据之一。同时将体测成绩与评先评优挂钩,对当年体质测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在评奖评优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对当年体质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在评奖评优方面给予倾斜。